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suī ㄙㄨㄟ

夂部 共3画 独体字 U+590A
汉语字典

夂部

3画

独体字

sui

suī

QYI

HE

RSA

47400

1114

590A

[354] 撇、横撇/横钩、捺

夊字概述

折叠展开

〔夊〕字拼音是suī 部首是夂, 总笔画是3画。

〔夊〕字是独体字

〔夊〕字仓颉码是HE 五笔是QYI 四角号码是47400 郑码是RSA 中文电码是1114

〔夊〕字的UNICODE是590A。 十进制为22794,UTF-32:0000590a,UTF-8:E5 A4 8A。

〔夊〕字的异体字是

夊的笔顺

折叠展开

夊的意思

折叠展开

suīㄙㄨㄟ

基本解释

〔~~〕古同“绥绥”,慢慢行走的样子,如“雄狐~~。”(今作“有狐绥绥”)。

详细解释

走路迟缓的样子。

《玉篇•夊部》:“夊,行迟貌。”

二一四部首之一。

1suīㄙㄨㄟ

详细解释

(一)之又音。

2cuīㄘㄨㄟ

详细解释

二一四部首之一。

suīㄙㄨㄟ

夊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下 部首:夊部

武英殿刻本: 第578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245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180頁,第1

唐韻》:息遺切;《集韻》:山垂切,𡘋音衰──行遲貌。
說文》:夊夊,象人兩脛有所躧也。
精薀:安行也。

又,《廣韻》:楚危切;《集韻》:初危切,𡘋音吹──義同。

又,《玉篇》:古文綏字。註詳糸部七畫。

注解

〔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下,康熙部首是夊部

〔夊〕字拼音是suī,独体字。

〔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uī] ⑴ 〔~~〕古同“绥绥”,慢慢行走的样子,如“雄狐~~。”(今作“有狐绥绥”)。

夊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夊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夊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楚危切頁碼173頁,第15

夊行遲曳夊夊,象人兩脛有所躧也。凡夊之屬皆从夊。

附注段玉裁注:「行遲者,如有所拕曳然,故象之。」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與『止』同字,只是方向不同。」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斯唯反頁碼430頁,第4行,第1

夊行遲曳夊夊。象人兩脛有所躧也。凡夊之屬,皆從夊。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楚危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927頁,第4許惟賢410頁,第1

夊行遟曳夊夊也。

段注也字今補。《曲禮》曰:行不舉足。車輪曳踵。《玉藻》曰:圈豚行不舉足。齊如流。注云:孔子執圭,足縮縮如有循是也。《玉篇》曰:詩云雄狐夊夊。今作綏。

象人㒳脛有所躧也。

段注《通俗文》。履不箸跟曰屣。屣同躧。躧屣古今字也。行遟者,如有所拕曳然。故象之。楚危切。《玉篇》思隹切。十五部。

凡夊之屬皆从夊。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今謂脛為骽,亦作腿。二字皆《說文》所無,正當作夊。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說文》謂「」像人之兩脛,而以虛象的「」置於兩脛之間,給予牽制,以示走路遲緩的意思。在六書中屬於指事。有學者以像人之兩脛,而以(音ㄧˋ)牽制其行走,屬合體指事(《文字析義》,P.1086),可備一說。

夊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44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442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347頁
4說文校箋第218頁,第15字
5說文考正第214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755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32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925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105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36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217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1737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600頁【補遺】第16828頁
14通訓定聲第2402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453頁【崇文】第1809頁
16說文句讀第679頁
17說文新證第466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229頁,第5字
19古字詁林第五冊,第639頁,第3字
20古字釋要第546頁,第1字

夊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KangXi radical 35; go slowly
  2. Radikal Nr. 35 = sich hinschleppen (Sklave)​, langsam gehen
  3. aller lentement (radical)​

夊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夊(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夊(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夊(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夊(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夊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