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chá ㄔㄚˊ

宀部 共14画 上下结构 U+5BDF
汉语字典

宀部

14画

11画

上下结构

cha

chá

形声字

PWFI

JBOF

WDRB

30901

1390

1876

5BDF

[44535445411234] 点、点、横撇/横钩、撇、横撇/横钩、点、点、横撇/横钩、捺、横、横、竖钩、撇、点

察字概述

折叠展开

〔察〕字拼音是chá 部首是宀, 总笔画是14画。

〔察〕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金。

〔察〕字仓颉码是JBOF 五笔是PWFI 四角号码是30901 郑码是WDRB 中文电码是1390 区位码是1876

〔察〕字的UNICODE是5BDF。 十进制为23519,UTF-32:00005bdf,UTF-8:E5 AF 9F。

〔察〕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察〕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察〕字的异体字是

察的笔顺

折叠展开

察的意思

折叠展开

cháㄔㄚˊ

基本解释

仔细看,调查研究。~看。~核。观~。考~(➊实地观察调查,如“科学~~”;➋细致深刻地观察,如“科学研究要勤于~~和思考”)。~觉。~访。~勘。~探。明~秋毫(“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喻为人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清楚)。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宀( mián ),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2.同本义examine; look into; scrutinize; observe

察,复审也。 —— 《说文》览察草木。 —— 《楚辞·离骚》纤微皆审谓之察。 —— 贾谊《道术》察其所以然。 —— 《吕氏春秋·本味》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 宋· 苏轼《石钟山记》

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3.明察,知晓observe; see clearly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左传·庄公十年》故察己则可以人。 —— 《吕氏春秋·察今》

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4.调查;考察investigate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 《吕氏春秋·察传》

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5.分辨distinguish

观物弗之察矣。 —— 《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视之可察 。 ——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 —— 《新语·道基》

6.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recommend

乃察举吾弟。 —— 《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察臣孝廉。 —— 晋· 李密《陈情表》

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形容词

明显;精明 apparent; evident; obvious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cháㄔㄚˊ

详细解释

1.仔细考核、调查。

《孟子•梁惠王下》:“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寮。”

审察、考察。

2.仔细观看。

《易经•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文选•曹植•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3.明辨、了解。

汉•陆贾《新语•道基》:“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

觉察、明察秋毫。

4.考察后而保举。

《文选•李密•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察举。

5.姓。如春秋时吴国有察战。

清晰、明显。

《墨子•修身》:“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汉•刘向《说苑•卷一六•谈丛》:“石称丈量,径而寡失;简丝数米,烦而不察。”

cháㄔㄚˊ

详细解释

1.仔细观看。

察看、观察。

2.仔细审核、调查。

察核、考察、察探、察觉。

3.明白;了解。

觉察、察知。

4.姓。

察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上 部首:宀部

武英殿刻本: 第685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290頁,第16

標點整理本: 第228頁,第5

唐韻》:初八切;《集韻》、《韻會》、《正韻》:初戛切,𡘋音刹。
說文》:覆審也。从宀,祭聲。徐鉉曰:祭祀必質明。明,察也,故从祭。
廣韻》:諦也、知也。李陵〈答蘇武書〉:功大罪小,不䝉明察。

又,《增韻》:考也、廉視也。
周禮・秋官・士師》〔註〕:士,察也,義取察理獄訟之事也。又,《唐書・百官志》:監察御史,掌司六察,一察官人善惡,二察賦役不均,三察農桑不勤、倉廩耗減,四察妖猾盜賊,五察茂才異等,六察黠吏豪宗兼幷縱暴。

又,昭著也。
中庸》:言其上下察也。

又,察察,潔淸貌。
史記・屈原傳》: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

又,苛,察也。老子《道德經》:其政察察,其民𦈫𦈫。又,《晉書・謝安傳》:弘以大綱,不存小察。

又,《正字通》:偏見曰察。
莊子・天下篇》: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又,姓。吳將軍察戰,明正德中朝城知縣察童。

又,讀作祭。
尙書大傳》:祭之爲言察也。察者,至也,人事至然後祭。

又,叶直列切,音徹。
前漢・郊祀歌》:景星顯見,信星彪列;象載昭庭,日親以察。
古詩》:置我懷袖中,三歲字不滅;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又,叶子例切,音穧。班固〈幽通賦〉:攬葛藟而授子兮,眷峻谷曰勿墜;昒昕寤而仰思兮,心䝉䝉猶未察。

集韻》或作詧。

注解

〔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宀部

〔察〕字拼音是chá,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宀、祭,五行属

〔察〕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宀( mián ),祭声。本义是观察;仔细看。

〔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á] ⑴ 仔细看,调查研究

察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察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察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下反切初八切頁碼240頁,第27

察覆審也。从宀、祭。

鉉注臣鉉等曰:祭祀必天質明。明,察也。故从祭。

附注徐鍇繫傳:「察,覆審也。从宀,祭聲。」段玉裁注:「从宀者,取覆而審之,从祭為聲,亦取祭必詳察之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四反切叉札反頁碼614頁,第5行,第3

察覆審也。從宀祭聲。

鍇注臣鍇曰:「宀,覆也。從此,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下反切初八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356頁,第3許惟賢594頁,第5

察覆審也。

段注襾部云:襾,覆也。覈,从襾敫聲。實也。攷事襾笮邀遮其辭得實曰覈。然則察與覈同意。《釋訓》曰:明明,斤斤,察也。

从宀。祭聲。

段注从宀者,取覆而審之。从祭爲聲,亦取祭必詳察之意。初八切。十五部。

白话解释

察,屋檐向下覆盖。字形采用“宀”作边旁,“祭”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結構未詳。戰國文字二例,並從宀,示反覆審察。從祭,聲符,注明音讀,兼表義。祭,本義為祭祀,引申為詳細、慎重之義。會二字得覆察之義。篆文承自戰國文字第二例,所從祭,從又持肉;前例從攴,與從「又」義同。隸書、楷書承之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察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70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600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461頁
4說文校箋第300頁,第17字
5說文考正第288頁,第17字
6說文今釋第1042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776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73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531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85頁,第18字
11標注說文第296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244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436頁【補遺】第17113頁
14通訓定聲第2676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632頁【崇文】第2525頁
16說文句讀第974頁
17古字詁林第六冊,第796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707頁,第5字

察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examine, investigate; notice

察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察(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察(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察(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察(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察(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察(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察(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