朸
笔顺 反馈

复制

ㄌㄧˋ

木部 共6画 左右结构 U+6738
汉语字典

木部

6画

2画

左右结构

li

SLN 86 、 SET 98

DKS

FYM

44927

6738

[123453] 横、竖、撇、点、横折钩、撇

朸字概述

折叠展开

〔朸〕字拼音是lì 部首是木, 总笔画是6画。

〔朸〕字是左右结构

〔朸〕字仓颉码是DKS 五笔是SLN 86 、 SET 98 四角号码是44927 郑码是FYM

〔朸〕字的UNICODE是6738。 十进制为26424,UTF-32:00006738,UTF-8:E6 9C B8。

〔朸〕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汉字

朸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ㄌㄧˋ

基本解释

木的纹理。

棱角。

古地名,约在今中国山东省商河县东北。

姓。

朸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21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510頁,第10

標點整理本: 第456頁,第9

唐韻》:林直切,音力。
說文》:木之理也。

又,《類篇》:屋隅也。
詩・大雅》如矢斯棘,《韓詩》作斯朸。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平原郡。

又,《說文》:盧則切;《集韻》、《韻會》:歷德切,𡘋音勒──義同。

又,《集韻》:竭憶切,音殛;又,渠巾切,音勤。又,《漢書音義》:渠力切,音極──𡘋漢侯國名。

注解

〔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朸〕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力

〔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ì] ⑴ 木的纹理。⑵ 棱角。⑶ 古地名,约在今中国山东省商河县东北。⑷ 姓。

朸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朸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朸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上反切盧則切頁碼186頁,第8

朸木之理也。从木力聲。平原有朸縣。

附注段玉裁注:「以形聲包會意也。『阞』下曰『地理』;『朸』下曰『木理』;『泐』下云『水理』,皆从力。力者,筋也,人身之理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一反切郎忒反頁碼465頁,第4行,第1

朸木之理也。從木力聲。平原有朸縣。

鍇注臣鍇按:石之理,解爲泐,與此義同。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上反切盧則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007頁,第1許惟賢444頁,第2

朸木之理也。

段注《考工記》曰:陽木稹理而堅。陰木疏理而柔。《毛詩傳》曰:析薪必隨其理。《毛詩》如矢斯棘。《韓詩》棘作朸。毛曰:棘,棱廉也。韓曰:朸,隅也。學者皆不解。及觀抑詩維德之隅。毛曰:隅,廉也。箋申之云:如宮室之制。內有繩直。則外有廉隅然後知《斯干》詩謂如矢之正直,而外有廉隅也。韓朸爲正字。毛棘爲假借字。如矢之直,則得其理而廉隅整飭矣。毛,韓辭異而意一也。

從木。力聲。

段注以形聲包會意也。阞下曰《地理》。朸下曰木理。泐下云水理。皆從力。力者,筋也。人身之理也。盧則切。一部。

平原有朸縣。

段注見《地理志》。

朸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67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474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368頁
4說文校箋第234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229頁,第20字
6說文今釋第809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42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093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187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45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233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186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942頁【補遺】第16880頁
14通訓定聲第881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486頁【崇文】第1941頁
16說文句讀第736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856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575頁,第5字

朸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朸(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朸(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