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shù ㄕㄨˋ

一部 共7画 独体字 U+675F
汉语字典

一部

7画

独体字

shu

shù

会意字

GKII 86 、 SKD 98

DL

FJVV

50906

2631

4288

675F

[1251234] 横、竖、横折、横、竖、撇、捺

束字概述

折叠展开

〔束〕字拼音是shù 部首是一, 总笔画是7画。

〔束〕字是独体字

〔束〕字仓颉码是DL 五笔是GKII 86 、 SKD 98 四角号码是50906 郑码是FJVV 中文电码是2631 区位码是4288

〔束〕字的UNICODE是675F。 十进制为26463,UTF-32:0000675f,UTF-8:E6 9D 9F。

〔束〕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束〕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束〕字的异体字是

束的笔顺

折叠展开

束的意思

折叠展开

shùㄕㄨˋ

基本解释

捆住,系。~缚。~装(整理行装)。~发( fà )。~之高阁。~手无策。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电子~。

控制,限制。~身。无拘无~。

事情的结末。收~。结~。

姓。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从囗( weí )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同本义bind; tie

束,缚也。 —— 《说文》束帛戋戋。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俪皮。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贿荀偃束锦。 —— 《左传·襄公十九年》入束矢于朝。 —— 《周礼·大司寇》自行束脩以上。 —— 《论语》墙有茨,不可束也。 —— 《诗·鄘风·墙有茨》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束手(捆绑双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来的刑具);束载(捆物装车)

3.约束;限制restrain; control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 《荀子·劝学》空名束壮士。 —— 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检束(检点约束);束累(约束牵累);束躬(约束自己,检点);束约(管束;控制);束持(约束持重);束制(约束克制)

4.收拾;整理arrange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 —— 《三国志》注

束甲(卷起盔甲,轻装急进。表示要决一死战);束箧(收拾行装);束兵秣马(整顿军队,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束囊(收拾行装);束担(收拾行李)

5.搁置lay on the shelf; leave aside; put on one side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 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6.[名]∶姓。

量词

把,小捆bundle; bunch

生刍(草)一束。 —— 《诗·小雅·白驹》

一束花。

shùㄕㄨˋ

详细解释

1.量词。计算成束物品的单位。

一束鲜花。

2.聚集成一束的东西。

花束、光束。

3.姓。如晋代有束晳。

1.捆缚、捆扎。

以带束腰、束紧。

2.限制、管制。

无拘无束、管束、约束、拘束。

3.整理、收拾。

《战国策•燕策二》:“老妇不知长者之计,乃命公子束车制衣为行具。”宋•陆游〈蜀州大阅〉诗:“晓束戎衣一怅然,五年奔走遍穷边。”

束装。

shùㄕㄨˋ

详细解释

1.聚集成条状的物体。

花束、光束、电子束。

2.捆缚;捆扎。

束紧、束腰、束手无策、束手就擒。

3.限制;管制。

约束、管束、拘束、束缚。

4.〈书〉整理;收拾。

束装、束载。

5.量词。用于计算成束的物品。

一束鲜花、买了三束冲天炮。

6.姓。

束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26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512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458頁,第11

唐韻》:書玉切;《集韻》、《韻會》:輸玉切;《正韻》:式竹切,𡘋音㑛。
說文》:縛也。〔徐曰〕束薪也。
詩・周南》:白茅純束。

又,五疋爲束。
禮・雜記》:納幣一束。

又,五十矢爲束。
詩・周頌》:束矢其搜。

又,脯十脡曰束。
穀梁傳・隱元年》:束脩之肉,不行境中。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束州,趙地。又,姓。
統譜》:望出南陽,漢疏廣後,避難攺爲束。

又,《韻會》:春遇切;《周禮註》〔疏〕:詩注切,𡘋音戍──約也。
周禮・司約》〔註〕:言語之約束。約音要。
史記・漢高紀》:待諸侯至,定要束耳。

又,叶所律切,音率。蔡邕〈筆賦〉:削文竹以爲管,如桼絲之纏束;形條搏以直端,染元黃以定色。

从木、从口,與朿別。

注解

〔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束〕字拼音是shù,独体字,可拆字为囗、木、;、𰀉、八

〔束〕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囗( weí )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是捆绑。

〔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ù] ⑴ 捆住,系⑵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⑶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⑷ 控制,限制⑸ 事情的结末⑹ 姓。

束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束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束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書玉切頁碼201頁,第6

束縛也。从囗、木。凡束之屬皆从束。

附注徐鍇繫傳:「束薪也。囗音圍,象纏。」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束)象囊橐括其兩端之形……引申為凡束縛之偁。」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施録反頁碼514頁,第5行,第1

束縛也。從囗、木。凡束之屬,皆從束。

鍇注臣鍇曰:「束薪也。囗音圍,象纏。《淮南子》荷纒束薪者曰:『九方堙。』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書玉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102頁,第2許惟賢486頁,第6

束縛也。

段注《糸部》曰:縛,束也。是爲轉注。《襍記》曰: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

从囗木。

段注囗音韋,回也。詩言束薪,束楚,束蒲,皆囗木也。書玉切。三部。

凡束之屬皆从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意。

白话解释

束,捆绑。字形采用“囗、木”会义。所有与束相关的字,都采用“束”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或作「」,像縱橫束縛之形;或作「」,像束絲貌;或作「」,像囊袋兩端捆縛的樣子。金文或作「」,當是甲骨文「」之直豎形;或作「」,即甲文「」變方筆為圓筆之形。戰國文字據「」、「」作「」、「」,或省筆或不省。篆文又依此形體而誤以為從囗、從木,隸書、楷書則據篆文定體。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束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97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510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396頁
4說文校箋第255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246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878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52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300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297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56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252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202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394頁【補遺】第16938頁
14通訓定聲第1513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29頁【崇文】第2113頁
16說文句讀第807頁
17說文新證第512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116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612頁,第2字

束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ind, control, restrain; bale
  2. binden, schnüren (V)
  3. lier, réprimer, attacher, (classificateur pour les bouquets)​

束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束(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束(甲骨文·商·何组) 甲骨文 何组

束(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束(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束(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束(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束(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束(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束(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束(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束(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束(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束(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束(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束(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束(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束(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束(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