烓
复制烓的意思
烓
wēiㄨㄟ基本解释
①古代一种可移动的火炉。
②明。
③姓。
烓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中 部首:火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01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670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620頁,第7字
音《廣韻》:烏攜切;《集韻》、《韻會》、《正韻》:淵畦切,𡘋音𤮰。
《玉篇》:行竈也。
例又,《集韻》:一曰明也。
例又,《廣韻》與𧟼同。
音又,《集韻》、《類篇》𡘋犬穎切,音頃。
《博雅》:明也。
例又,一曰小竈。
《爾雅・釋言》:煁烓也。〔註〕今之三隅竈。〔疏〕烓者,無釜之竈,其上燃火,謂之烘。本爲此竈,上以燃火、照物,若今之火爐也。
音又,《唐韻》:口迥切,音褧。
《說文》:亦行竈也。
音又,《集韻》:犬繠切;《韻會》:丘癸切,𡘋音頍──義同。
音又,《集韻》、《韻會》𡘋於避切,音恚──義同。
音又,揚子《方言》:烓,明也。〔註〕烓,口類反。
音又,《集韻》:涓惠切;《韻會》:古惠切,𡘋音桂。
《集韻》:明也。通作昋、炅。
音又,《集韻》:口定切,音絅──小竈也。
音又,《類篇》:一決切,音抉──亦明也。
注解
〔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烓〕字拼音是wē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火、圭。
〔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ēi] ⑴ 古代一种可移动的火炉。⑵ 明。⑶ 姓。
烓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口迥切頁碼第335頁,第17字續丁孫
烓
行竈也。从火圭聲。讀若冋。
附注嚴章福校議:「按:冋,或冂字。爨下云:冂為竈口。冂亦訓遠。烓為行竈,知古文借冋為烓,故云『讀若冋』。」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九反切烏攜反頁碼第819頁,第5行,第1字述
行竈也。從火圭聲。讀若冋。
鍇注臣鍇按:《爾雅》注:今三隅竈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口迥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1926頁,第3字許惟賢第841頁,第9字
行竈也。从火。圭聲。
段注古支淸合韵。
讀若冋。
段注冋汲古閣作回。誤。口迥切。十六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支清對轉也,非合韻。
烓【肯】。支侵對轉。
烓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60頁,第9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834頁,第7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36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28頁,第10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97頁,第1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439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456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914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117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62頁,第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14頁,第1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432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9916頁【補遺】第17507頁【後編】第1484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100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860頁【崇文】第343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380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413頁,第3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677頁,第3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947頁,第4字 |
烓字的翻译
- stove
烓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宾组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