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nǎi ㄋㄞˇ

艹部 共5画 上下结构 U+827F
汉语字典

艹部

5画

2画

上下结构

nai

nǎi

AEB 86 、 ABR 98

TNHS

EYM

44227

5350

6021

827F

[12253] 横、竖、竖、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撇

艿字概述

折叠展开

〔艿〕字拼音是nǎi 部首是艹, 总笔画是5画。

〔艿〕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木。

〔艿〕字仓颉码是TNHS 五笔是AEB 86 、 ABR 98 四角号码是44227 郑码是EYM 中文电码是5350 区位码是6021

〔艿〕字的UNICODE是827F。 十进制为33407,UTF-32:0000827f,UTF-8:E8 89 BF。

〔艿〕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艿〕字的异体字是

艿的笔顺

折叠展开

艿的意思

折叠展开

1nǎiㄋㄞˇ

基本解释

〔芋~〕见“”。

详细解释

——见“芋艿”( yùnǎi ):即芋头。

2rèngㄖㄥˋ

详细解释

名词

1.乱草;杂草weeds

艿,艿草也。从草,乃声。…字亦作芿。 —— 《说文》藉艿燔林。 —— 《列子·黄帝》

艿稗(泛指杂草。亦以喻芜杂的事物)

2.另见 nǎi。

详细解释

读音ndaij。 苎麻。

艿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37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017頁,第10

標點整理本: 第985頁,第10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𡘋音仍──謂陳根草不芟,新草又生,相因仍也。所謂燒火艿者也。
唐書・裴延齡傳》:延齡妄言,長安咸陽閒,得陂艿數百頃。
正字通》:芿艿同。
〇〔按〕《唐韻》分爲兩字,艿平聲,芿去聲。
集韻》二字雖通,然平聲則以艿爲主,去聲則以艿爲附,其意微有差別,古人必有所據。且考唐書,亦兩字分見,不宜倂合,今从《唐韻》。

注解

〔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艿〕字拼音是nǎ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乃,五行属

〔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ǎi] ⑴ 〔芋~〕见“芋”。

艿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1查字网整理。艿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艿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如乘切頁碼30頁,第23

艿艸也。从艸𠄎聲。

附注按:《玉篇》引作「舊草不芟新草又生曰艿。」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而冰反頁碼106頁,第4行,第2

艿艸也。從艸乃聲。

鍇注臣鍇按:《字書》:「艿,草陳新相積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反切如乗切古音第六部頁碼182頁,第8許惟賢79頁,第13

艿艸也。

段注按許謂艿爲艸名也。《廣韵》云:陳根艸不芟。新艸又生。相因仍。所謂燒火艿。此別一義。其字亦作芿。《列子》。趙襄子狩於中山,藉芿燔林是也。今《玉篇》以舊艸不芟,新艸又生曰艿,係之《說文》。此孫強,陳彭年輩之誤也。

从艸。乃聲。

段注如乗切。六部。乃在一部。仍艿在六部者,合韵冣近也。籒文作𦮘

艿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7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93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85頁
4說文校箋第42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35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126頁,第7字
7說文約注第245頁,第6字
8說文探原第615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96頁,第5字
10說文標整第24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42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34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896頁【補遺】第16264頁
14通訓定聲第279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05頁【崇文】第417頁
16說文句讀第126頁
17古字詁林第一冊,第569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95頁,第10字

艿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艿(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艿(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艿(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艿(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艿(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艿(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艿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