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的笔顺
通的意思
通
1tōngㄊㄨㄥ基本解释
①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
②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
③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
④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 jiǎ )(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
⑤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
⑥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辵( chuò ),甬( yǒng )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2.同本义open; through; unimpeded。
通,达也。 —— 《说文》往来不穷谓之通。 —— 《易·系辞》推而行之谓之通。坎为通。 —— 《易·说卦》道远难通。 —— 《国语·晋语》。注:“至也。”血脉欲其通也。 —— 《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凝绝不通声暂歇。 ——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通外直。 —— 宋· 周敦颐《爱莲说》
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的地方);通邑(四通八达的城市)
3.通往lead to。
指通豫南。 —— 《列子·汤问》道不通。 —— 《史记·陈涉世家》才通人。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北通巫峡。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通天(通往天界。后用以形容本能非凡);通吊(至丧家吊唁)
4.传递;传达pass on; communicate。
主簿通语言。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通其意。 —— 汉· 贾谊《过秦论》信耗莫通。 —— 唐· 李朝威《柳毅传》
通状(申递各级官厅的上行公文);通信;通消息;通辞(呈递书面意见;传达话语);通化(传达教化);通书(通信);通问(互相致意问候;互通信息)
5.沟通;接通link up。
阡陌交通。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旁推交通。 ——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始能少通。 ——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通流入海。 —— 清· 张廷玉《明史》
通同造意(串通谋划);通脚(跑腿说合);通灵(与神灵相通);通房连阁;通源(源头相通);通属(连接);通同(串通,勾结)
6.往来友好friendly intercourse。
数通使相窥观。 —— 《汉书·李广苏建传》
通家至契(世代有交情的好友);通谱(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通正(和畅平正);通关(交往联系);通欢(往来交好);通交(结交;交往)
7.了解;精通understand; comprehend; be proficient in; be well versed in。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 《后汉书·张衡传》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不能通其意。 —— 唐· 韩愈《杂说》诸母皆通文。 —— 清· 林觉民《与妻书》
通玄(通晓深奥的道理);通方(通达道术);通心(内心通达);通明(洞晓事物的道理);通幽(通晓幽深的道理);通悟(洞达事理,而具有高度的领悟力)
8.通报;说 report; tell。
通报(通知禀报);互通姓名;通志(表达意趣志向);通呈(通报呈递)
9.疏通;开通dredge; remove obstacles from; open。
疏之欲其通。 ——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政通人和。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通路(开通道路);用泻药通便;通急(排解急难);通堙(开浚堵塞的水道);通沟(疏通沟渠);通瘀(疏通瘀滞)
10.通行;通用 pass through; in common use。
通关文牒(通行证);通率(通用的比例);通语(普遍通行的语言);通义(通行不变的道理、法则);通礼(通行的礼仪)
11.流通,互相交换exchange。
商而通之。 —— 《史记·货殖列传》通鱼盐。
通关节(暗中行贿、勾通官吏);通刺(通报名刺;交往)
12.陈述 state。
通款(向敌方表示愿意降服);通诚(在神前表白诚意)
13.通奸,过非婚性生活 commit adultery。
与人有通
14.调和reconcile。
以通八风。 —— 吕氏春秋·慎行论》
形容词
1.整个,全部whole。
皆通习之。 —— 唐· 韩愈《师说》
通班马步快(全体骑马、步行的捕快);通悉(都知道;全部了解);通国(全国,整个国家);通般(全部,全面);通检(全部检查);通览(遍观)
2.博识learned; erudite。
博览古今者为通人。 —— 《论衡·超奇》
通品(博学多识、才能出众的人);通士(学识丰富而通达事理的读书人);通雅(博识多才,品格雅正)
3.总共 in all; altogether。
通共(总计);通计(总计);通纽(总合,合在一起);通址(合计;总共)
4.共同 common。
通财(共享财物);通性(一般人所共有的性质);通同(共同);通谋(共同合谋)
5.透彻 penetrating。
通平(通畅平正);通妥(通顺妥帖);通快(通畅快捷)
名词
1.在某一方面,技术高超、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 master; expert。
通方(通晓为政之道);万事通;日本通;中国通;美国通
2.古州名Tong prefecture。
3.西魏设。在今四川达县。
4.五代周置,在今江苏省南通县。
5.金置。在今北京市通县。
6.乐器名one of musical instrument。
又立为四器,名之为通。通受声广九寸,宣声长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 —— 《隋书》
7.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unit of land。十井为通。
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 —— 《汉书》
8.药名。马粪horse excrement。
量词
1.遍;次 time。
说了一通
2.用于文书电报。
一通电报
副词
1.很;十分 very。
通圆(十分圆满);通黄(很黄)
2.总是always。
心邱听着这些话,只微微的笑,通不言语。 —— 《花月痕》
3.另见 tòng。
通
2tòngㄊㄨㄥˋ详细解释
通
1tōngㄊㄨㄥ详细解释
形
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的。
水管不通了。
2.流畅、畅达。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老残游记•第一回》:“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畅通、四通八达、你的作文写得不够通顺。
3.顺利。
星运亨通。
4.灵活、不闭塞。
圆通、开通。
5.渊博。
通人、博学通儒。
6.共同的。
《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
好逸恶劳是一般人的通病。
7.整个、全部。
《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通宵、通盘考量。
副
◎全、都。
《红楼梦•第二八回》:“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
通通上去。
动
1.到达。
《国语•晋语二》:“道远难通,望大难走。”
通到、通往。
2.往来、交往。
《汉书•卷三七•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通商、通航、互通有无。
3.报告、通晓。
《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通知、通报。
4.明白、了解。
《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
通晓、精通。
5.男女间发生不正常的关系。
《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汉书•卷五五•卫青传》:“(郑)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私通、通奸。
名
1.熟悉某种事物的人。
中国通、万事通、数学通。
2.量词:(1)计算文书、电讯的单位。如:“一通电话”、“三通电报”。(2)计算敲击钟鼓次数的单位。如:“擂鼓三通”。
通
2tōngㄊㄨㄥ详细解释
1.贯通;到达。
四通八达、条条大路通罗马、直通。
2.顺畅。
畅通无阻、文理不通、渠道修通了。
3.使不堵塞。
疏通、通炉子、通水管。
4.了解;懂得。
精通、博古通今、通几国外语。
5.掌握或熟悉某方面情况的人。
日本通、万事通。
6.共同的;通常的。
通病、通称、通例。
7.全部;整个。
通宵、通盘考虑、通读全文。
8.连接;使互相往来。
通好、通信、沟通、互通有无。
9.传达;使知道。
通知、通报、通名报姓。
10.男女发生不正常关系。
私通。
11.量词。用于计算文书、电讯的次数。
一通文书、一通电报。
12.姓。
通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13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58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42頁,第2字
古文: 𢓶
音《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𡘋統平聲。
《說文》:達也。
《正韻》:徹也。
《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禮・學記》:知類通達。
例又,亨也、順也。
《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
《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例又,暢也。
《爾雅・釋歲》:四時通政。〔註〕通,平暢也。
例又,總也。
《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例又,開也。
《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
例又,陳也。
《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註〕謂陳道之也。
例又,凡人往來交好曰通。
《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又,〈陸賈傳〉:剖符通使。
例又,書名。
《白虎通》,班彪著;《風俗通》,應劭著。
例又,書首末全曰通。
《後漢・崔實傳》:《政論》一通。又,凡物色純者謂之通。
《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例又,通鼓。
《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例又,井地名。
《前漢・地理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例又,《廣韻》:州名。
例又,《韻會》:馬矢曰通。
《後漢・戴就傳》:傅以馬通。
例又,《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音又,叶他郎切,音湯。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注解
〔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通〕字拼音是tōng,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甬,五行属火。
〔通〕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甬( yǒng )声。本义是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通〕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ōng] ⑴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⑵ 懂得,彻底明了⑶ 传达⑷ 往来交接⑸ 普遍、全⑹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
通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他紅切頁碼第53頁,第10字續丁孫
通
達也。从辵甬聲。
附注按:甲骨文或從用。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士蒙反頁碼第154頁,第4行,第1字述
逹也。從辵甬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他紅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84頁,第9字許惟賢第127頁,第10字
達也。
段注通達雙聲。達古音同闥。《禹貢》。達于河。今文《尙書》作通于河。按達之訓行不相遇也。通正相反。經傳中通達同訓者,正亂亦訓治,徂亦訓存之理。
从辵。甬聲。
段注他紅切。九部。
白话解释
通,直达。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甬”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從彳(或辵)、用聲;金文從彳(或辵)、甬聲;戰國文字從辵、甬聲,篆文、隸書、楷書同。從「辵(或彳)」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甬(或用)」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甬」字本義為「艸木華甬甬然也」,意思是草木開花興盛的樣子,此義與「通」無關。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通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01頁,第17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51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27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71頁,第20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66頁,第1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28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403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002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347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41頁,第2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71頁,第18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545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483頁【補遺】第16356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48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53頁【崇文】第60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05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366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87頁,第5字 |
通字的翻译
- pass through, common, communicate
- verbinden (V), frei (Adj), allgemein
- passer librement, déboucher, mener à, communiquer, informer, connaître, comprendre à fond, logique, commun, tout, entier, ouvert, dégagé, expert, spécialiste
通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𠂤历间
商 甲骨文 𠂤组
商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
商 甲骨文 组类不明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楚〔战国〕 简 九店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