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417篇诗文)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好友。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除了流芳千年的“元白之谊”,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20的韦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韦夏卿出于什么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从考证了,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相反,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可是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此时的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最著名就是: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三首》作于韦丛去世后两年。虽然就在同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有些言行不一,但是他对韦丛的感情是真挚的。我们不能用王维终不再娶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
是的,也许我们无法像元白那样风雅相深,但可以学习他们的患难与共;也许我们无法拥有像韦丛一样的贴心爱人,但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
重吟前日他生句,岂料逾旬便隔生。会拟一来身塔下,无因共绕寺廊行。紫毫飞札看犹湿,黄字新诗和未成。纵使得如羊叔子,不闻兼记旧交情。
气敌三人杰,交深一纸书。我投冰莹眼,君报水怜鱼。髀股惟夸瘦,膏肓岂暇除。伤心死诸葛,忧道不忧馀。望有经纶钓,虔收宰相刀。江文驾风远,云貌接天高。国待球琳器,家藏虎豹韬。尽将千载宝,埋入五原蒿。白马双旌队,青山八阵图。请缨期系虏,枕草誓捐躯。势激三千壮,年应
燕姞贻天梦,梁王尽孝思。虽从魏诏葬,得用汉藩仪。曙月残光敛,寒箫度曲迟。平生奉恩地,哀挽欲何之。文卫罗新圹,仙娥掩暝山。雪云埋陇合,箫鼓望城还。寒树风难静,霜郊夜更闲。哀荣深孝嗣,仪表在河间。
国付重离后,身随十圣仙。北辰移帝座,西日到虞泉。方丈言虚设,华胥事眇然。触鳞曾在宥,偏哭堕髯前。天宝遗馀事,元和盛圣功。二凶枭帐下,三叛斩都中。始服沙陀虏,方吞逻逤戎。狼星如要射,犹有鼎湖弓。月落禁垣西,星攒晓仗齐。风传宫漏苦,云拂羽仪低。路隘车千两,桥危
不改延洪祚,因成揖让朝。讴歌同戴启,遏密共思尧。雨露施恩广,梯航会葬遥。号弓那独切,曾感昔年招。前春文祖庙,大舜嗣尧登。及此逾年感,还因是月崩。寿缘追孝促,业在继明兴。俭诏同今古,山川绕灞陵。七月悲风起,凄凉万国人。羽仪经巷内,輼fm转城闉。暝色依陵早,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