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73篇诗文)
李颀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一度任新乡县尉,不久去官。后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有时来往于洛阳、长安之间。他的交游很广泛,与盛唐时一些著名诗人王维、高适、王昌龄、綦毋潜等,都有诗什往还。他还喜欢炼丹修道,王维有诗相赠说:“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赠李颀》),约在天宝末去世。
李颀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擅长五、七言歌行体。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一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人。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后刻苦读书。隐居颍阳(今河北南许昌)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晚年仍过隐居生活。他一生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切。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 、 《古意》 、 《塞下曲》等。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 《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
足以表现他的诗歌成就的大致有这样四个方面:
边塞诗
如《古意》、《古从军行》,以豪迈的语调写塞外的景象,揭露封建帝王开边黩武的罪恶,情调悲凉沉郁。
描写音乐的诗篇
如《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听安万善吹觱篥歌》,记述的是当时自西域传入的新声,可以看出唐朝文化艺术的多方面发展。
寄赠友人之作
有《送陈章甫》、《别梁锽》、《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赠张旭》等,着力描叙一些不得施展怀抱的,有才能的人物。诗中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发展了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
修道生活情趣
殷璠称之为"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也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河岳英灵集》),但有浓厚的消极思想,不能代表其主要成就。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颀诗集 1卷。今存《李颀集》有《唐人小集》本1卷;《唐诗二十六家》本3卷。《全唐诗》编为 3卷,但仍有遗漏。如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李颀诗"条提到并加以称许的"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四句,就不见于《全唐诗》。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
数年作吏家屡空,谁道黑头成老翁。男儿在世无产业,行子出门如转蓬。吾属交欢此何夕,南家捣衣动归客。铜炉将炙相欢饮,星宿纵横露华白。寒风卷叶度滹沱,飞雪布地悲峨峨。孤城日落见栖鸟,马上时闻渔者歌。明朝东路把君手,腊日辞君期岁首。自知寂寞无去思,敢望县人致牛酒。
爱君少岐嶷,高视白云乡。九岁能属文,谒帝游明光。奉诏赤墀下,拜为童子郎。尔来屡迁易,三度尉洛阳。洛阳十二门,官寺郁相望。青槐罗四面,渌水贯中央。听讼破秋毫,应物利干将。辞满如脱屣,立言无否臧。岁暮风雪暗,秦中川路长。行人饮腊酒,立马带晨霜。生事岂须问,故园
夫子大名下,家无钟石储。惜哉湖海上,曾校蓬莱书。外物非本意,此生空澹如。所思但乘兴,远适唯单车。高道时坎坷,故交愿吹嘘。徒言青琐闼,不爱承明庐。百里人户满,片言争讼疏。手持莲花经,目送飞鸟馀。晚景南路别,炎云中伏初。此行傥不遂,归食芦洲鱼。
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洑泉数眼沸,平地流清通。皇帝崇祀典,诏书视三公。分官祷灵庙,奠璧沉河宫。神应每如答,松篁气葱茏。苍螭送飞雨,赤鲤喷回风。洒酒布瑶席,吹箫下玉童。玄冥掌阴事,祝史告年丰。百谷趋潭底,三光悬镜中。浅深露沙石,蘋藻生虚空。晚景临泛美,亭皋
濩落久无用,隐身甘采薇。仍闻薄宦者,还事田家衣。颍水日夜流,故人相见稀。春山不可望,黄鸟东南飞。濯足岂长往,一樽聊可依。了然潭上月,适我胸中机。在昔同门友,如今出处非。优游白虎殿,偃息青琐闱。且有荐君表,当看携手归。寄书不待面,兰茝空芳菲。
洛中高士日沉冥,手自灌园方带经。王湛床头见周易,长康传里好丹青。鹖冠葛屦无名位,博弈赋诗聊遣意。清言只到卫家儿,用笔能夸钟太尉。东篱二月种兰荪,穷巷人稀鸟雀喧。闻道郎官问生事,肯令鬓发老柴门。
重林华屋堪避暑,况乃烹鲜会佳客。主人三十朝大夫,满座森然见矛戟。北窗卧簟连心花,竹里蝉鸣西日斜。羽扇摇风却珠汗,玉盆贮水割甘瓜。云峰峨峨自冰雪,坐对芳樽不知热。醉来但挂葛巾眠,莫道明朝有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