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197篇诗文)

王珪介绍

王珪的生平

  王珪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后代都成了舒州人。

  王珪秉性宽厚沉稳,谦和礼让。他勤思苦学,天资过人,落笔则出语惊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高中进士甲科第二名(榜眼)。初任扬州通判,后被召入京城在集贤院值班,随又为三司盐铁判官、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再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母逝,假归服丧三年,后复被召入京城,为学士兼侍读。

  嘉祐七年(1062年)宋仁宗宴宝文阁作飞白书,命王珪诚岁月姓名,分赐侍臣,欧阳修得双幅大书,王珪夹题八字云:“嘉祐御礼赐欧阳修。”仍于绢尾书翰林学士臣王珪奉圣旨题。

  后议立太子,中书召他起草诏书,他说:“此大事也,非当面接受圣旨不可!”第二天,仁宗亲自召见,他对仁宗说:“天下臣民早就希望立太子,以免生乱。这次果真是陛下的圣意么?”仁宗道:“朕意已决。”他再拜称贺以后,才退而起草。

  宋英宗即位,理应提升草诏人,但因有人将他在中书召见时拒不草诏事进了谗言,疑他对已不忠,于是,置而不理,以观后效。

  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忽然召他入内殿,升他为端明殿学士,赐他龙盘金盒,安慰他说:“从前误信人言,今天朕已疑窦尽消了!”

  宋神宗最爱王珪的文采,即位后,提升他为翰林学士承旨,专为朝庭草拟重大典章。

  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

  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元丰元年(1078年),改革官制(元丰改制),超授王珪为银青光禄大夫。

  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

  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患病,他请皇太后立延安郡王为太子。太子立,是为宋哲宗。于是拜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进封岐国公。同年五月十八日(6月12日),卒于任中,享年六十七岁,追赠太师,谥号文恭。

  绍圣(1094年—1098年)年间,因邢恕等人诬陷,王珪被追贬为万安军司户参军,削夺诸子官籍。徽宗即位,归还他赠谥。蔡京掌权时,又剥夺追回所赠谥号。政和(1111年—1118年)年间,再次恢复赠谥。

王珪的轶事典故

三旨相公
  王珪为相时,少有建明,被时人称为“三旨相公”。他上殿进呈时,称为“取圣旨”;神宗决定后,称为“领圣旨”;退朝后告诉禀事的人,称为“已得圣旨”。

四相簪花
  庆历五年(1045年),韩琦知扬州时,官署后花园中有一种叫“金带围”的芍药一枝四岔,每盆都开了一朵花,而且花瓣上下呈红色,一圈金黄蕊围在中间,因此被称为金缠腰,又叫金带围。此花不仅花色美丽、奇特,而且传说此花一开,城中就要出宰相。当时,同在大理寺供职的王珪、王安石正好在扬州,韩琦便邀他们一同观赏。因为花开四朵,所以韩琦便又邀请州黔辖诸司使前来,但他正好身体不适,就临时请路过扬州也在大理寺供职的陈升之参加。饮酒赏花之际,韩琦剪下这四朵金缠腰,在每人头上插了一朵。说来也奇,此后的三十年中,参加赏花的四个人竟都先后做了宰相。沈括将此事记载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中。后来,“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还曾以主题绘制了一幅《四相簪花图》条轴和一幅《金带围图》扇面。

王珪的文学成就

  王珪以文学进用,受同僚共同推崇赞许,其文章气魄宏大华丽,自成一家,朝廷重大的典制策令,多出自于他的手,词林人士都称赞他。自熙宁初年开始,连续为皇室起草诏书十八年。但他官任到宰相,共十六年,没有多少建树,大多是谄谀歌颂之词。他亲笔撰著的《宋两朝国史》一百二十卷、《在京诸司库条式》一百三十卷、《王珪集》一百卷,和续著的《宋六朝会要》,都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史资料。

  清《四库全书》收录了王珪《华阳集》四十卷(原为六十卷、附录十卷,后删减),在《总目》中介绍说:“ 珪少掇高科,以文章致位通显,不出国门而参预大政,词人荣遇,盖罕其比”。又说:“其文章博赡瑰丽,自成一家。揖让于二宋之间,毫无愧色。谢及、陆游、杨万里等往往称之,殆非虚美。”

寒霙飞断九门深,日上扶桑海气沈。初见云端浮紫阙,忽惊尘外列瑶林。芝封诏墨春生润,绮结官钱夕带阴。官职声名君自有,何妨更绝郢中吟。

莫登楼,楼外华灯人竞游。翠枝威威六素虬,鸣梢一声从天头。金炉烟开雉尾收,正见月射双琼鉤。半峰飞泉落惊沤,嘘呵紫雾鱼龙浮。弦清管高脆欲流,霜寒雏凤丹山愁。台上美人春风柔,舞腰回急宝钗投。禁街特敕香车留,簾疏的皪排星眸。画省宵间空翠帱束如穷兔离新罘。况惊白发心

云飞寒影欲千层,暝雨兼风断复增。羃羃池台空锁树,萧萧帘幕更飘灯。归将春晚花应笑,老入年来酒易凌。沟水东西入账望,抽书虽襞为谁凭。

汉家宫省青槐下,信断鳌峰日易斜。应为能言锁鹦鹉,翻愁无思学杨花。风波滚滚惊人事,文字孳孳老岁华。偶向东楼望春色,归心不觉到天涯。

端扆垂君治,颙昂十二旒。藻文兼组烂,玉气若虹浮。体重宸居邃,仁深帝视收。珠光延外烛,星采会中稠。法服虽同盛,岩廊自舜游。无为格天下,涵德永孚休。

日下龙楼禁漏疏,朝衣犹自覆熏炉。五房人退文书静,闲看河州瑞麦图。

晓下金门路,君筵听召余。簪缨三寿客,笔削两朝书。身老谁逢此,恩深尽醉欢。传闻访遗事,应走史臣车。

清晓陈经秘殿中,关睢首化属周公。人穿豹尾班初上,日转螭头讲未终。述作虽寻前圣远,讨论犹待后贤通。汉庭无更矜他说,自有匡衡发帝聪。

偏箱岭恶莫摧轮,游子思亲泪满巾。万里有尘遮白日,一行无树识新春。幽禽缠啭已催客,狂石欲奔如避人。虏酒相邀绝峰饮,却因高处望天津。

城邑喧喧非所依,忽生秋思满岩扉。晨趺未雨千花落,晚渡临风一锡飞。定有鱼龙窥供钵,应无尘土上禅衣。宝文圣偈谁为争,只恐林泉亦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