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

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125篇诗文)

李峤介绍

李峤的介绍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开元元年(713)。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他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论》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天才”。

列位簪缨序,隐居林野躅。徇物爽全直,栖真昧均俗。若人兼吏隐,率性夷荣辱。地藉朱邸基,家在青山足。暂弭西园盖,言事东皋粟。筑室俯涧滨,开扉面岩曲。庭幽引夕雾,檐迥通晨旭。迎秋谷黍黄,含露园葵绿。胜情狎兰杜,雅韵锵金玉。伊我怀丘园,愿心从所欲。

委质承仙翰,祗命遄遥策。事偶从梁游,人非背淮客。长驱历川阜,迥眺穷原泽。郁郁桑柘繁,油油禾黍积。雨馀林气静,日下山光夕。未攀丛桂岩,犹倦飘蓬陌。行当奉麾盖,慰此劳行役。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园楼春正归,入苑弄芳菲。密雨迎仙步,低云拂御衣。危花沾易落,度鸟湿难飞。膏泽登千庾,欢情遍九围。

平生何以乐,斗酒夜相逢。曲中惊别绪,醉里失愁容。星月悬秋汉,风霜入曙钟。明日临沟水,青山几万重。甲第驱车入,良宵秉烛游。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霜吹飘无已,星河漫不流。重嗟欢赏地,翻召别离忧。

落日荒郊外,风景正凄凄。离人席上起,征马路傍嘶。别酒倾壶赠,行书掩泪题。殷勤御沟水,从此各东西。

楚客秋悲动,梁台夕望赊。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长歌白水曲,空对绿池华。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羁眺伤千里,劳歌动四愁。

貂冠朝彩振,乌署晓光分。欲啸迁乔侣,先飞掷地文。庭虚麦雨润,林静蕙风薰。嵇驾终难仰,梁凫且自群。

濯龙春苑曙,翠凤晓旗舒。野色开烟后,山光澹月馀。风长笳响咽,川迥骑行疏。珠履陪仙驾,金声振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