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409篇诗文)

刘长卿介绍

刘长卿的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云母映溪水,溪流知几春。深藏武陵客,时过洞庭人。白发惭皎镜,清光媚奫沦。寥寥古松下,岁晚挂头巾。

苍梧在何处,斑竹自成林。点点留残泪,枝枝寄此心。寒山响易满,秋水影偏深。欲觅樵人路,蒙笼不可寻。

荒祠古木暗,寂寂此江濆。未作湘南雨,知为何处云。苔痕断珠履,草色带罗裙。莫唱迎仙曲,空山不可闻。

莫恨扁舟去,川途我更遥。东西潮渺渺,离别雨萧萧。流水通春谷,青山过板桥。天涯有来客,迟尔访渔樵。

渺渺归何处,沿流附客船。久依鄱水住,频税越人田。偶俗机偏少,安闲性所便。只应君少惯,又欲寄林泉。

作范宫闱睦,归真道艺超。驭风仙路远,背日帝宫遥。鸾殿空留处,霓裳已罢朝。淮王哀不尽,松柏但萧萧。宫禁恩长隔,神仙道已分。人间惊早露,天上失朝云。逝水年无限,佳城日易曛。箫声将薤曲,哀断不堪闻。

元气浮积水,沉沉深不流。春风万顷绿,映带至徐州。为客难适意,逢君方暂游。夤缘白蘋际,日暮沧浪舟。渡口微月进,林西残雨收。水云去仍湿,沙鹤鸣相留。且习子陵隐,能忘生事忧。此中深有意,非为钓鱼钩。

王师劳近甸,兵食仰诸侯。天子无南顾,元勋在上游。大才生间气,盛业拯横流。风景随摇笔,山川入运筹。羽觞交饯席,旄节对归舟。莺识春深恨,猿知日去愁。别离花寂寂,南北水悠悠。唯有家兼国,终身共所忧。

间世生贤宰,同心奉至尊。功高开北第,机静灌中园。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窗闻汉宫漏,家识杜陵源。献替常焚藁,优闲独对萱。花香逐荀令,草色对王孙。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江湖难自退,明主托元元。

关西杨太尉,千载德犹闻。白日俱终老,清风独至君。身承远祖遗,才出众人群。举世贪荆玉,全家恋楚云。向烟帆杳杳,临水叶纷纷。草覆昭丘绿,江从夏口分。高名光盛府,异姓宠殊勋。百越今无事,南征欲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