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己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651篇诗文)

齐己介绍

齐己的生平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

齐己的社会地位

  齐己虽皈依佛门,却钟情吟咏,诗风古雅,格调清和,为唐末著名诗僧,历代诗人和诗评家多有赞誉。五律《登祝融峰》,王夫之评为“南岳诸作,此空其群”。与贯休、皎然、尚颜等齐名,其传世作品数量居四僧之首。又与郑谷、曹松、沈彬、廖凝、徐仲雅等当时名士结为方外诗友,时相唱和。尝以《早梅》诗谒郑谷,谷改其“昨夜数枝开”为“昨夜一枝开”,遂拜谷为“一字师”。时人以其诗作高产且多佳作,又因他颈上有一痈瘤,戏谓之“此诗囊是也”。

齐己的著作

  著有《白莲集》十卷、诗论《风骚指格》一卷传于后世。《全唐诗》收录了其诗作800余首,数量仅次于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而居第五。由齐己的学生西文辑印行世的《白莲集》,共收诗歌809首,以雕版刻印于938年(后晋天福三年),比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书唐代《金刚经》仅迟70年。所以它是至今已知的湖南文人诗文集中最早的雕版书。今人王秀林编有《齐己诗集校注》。

已得浮生到老闲,且将新句拟玄关。自知清兴来无尽,谁道淳风去不还。三百正声传世后,五千真理在人间。此心终待相逢说,时复登楼看暮山。

林下钟残又拂衣,锡声还独向南飞。千峰冷截冥鸿处,一径险通禅客归。青石上行苔片片,古杉边宿雨霏霏。劳生有愿应回首,忍著无心与物违。

幸无名利路相迷,双履寻山上柏梯。衣钵祖辞梅岭外,香灯社别橘洲西。云中石壁青侵汉,树下苔钱绿绕溪。我爱远游君爱住,此心他约与谁携。

长想寻君道路遥,乱山霜后火新烧。近闻移住邻衡岳,几度题诗上石桥。古木传声连峭壁,一灯悬影过中宵。风骚味薄谁相爱,欹枕常多梦鲍昭。

洞庭栽种似潇湘,绿绕人家带夕阳。霜裛露蒸千树熟,浪围风撼一洲香。洪崖遣后名何远,陆绩怀来事更长。藏贮待供宾客好,石榴宜称映舟光。

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竹轩静看蜘蛛挂,莎径闲听蟋蟀移。天外有山归即是,岂同游子暮何之。

无味吟诗即把经,竟将疏野访谁行。身依江寺庭无树,山绕天涯路有兵。竹瓦雨声漂永日,纸窗灯焰照残更。从容一觉清凉梦,归到龙潭扫石枰。

含桃花谢杏花开,杜宇新啼燕子来。好事可能无分得,名山长似有人催。檐声未断前旬雨,电影还连后夜雷。心迹共师争几许,似人嫌处自迟回。

弘文初命下江边,难恋沙鸥与钓船。蓝绶乍称新学士,白衫初脱旧神仙。龙山送别风生路,鸡树从容雪照筵。重谒往年金榜主,便将才术佐陶甄。

曾听鹿鸣逢世乱,因披羽服隐衡阳。几多事隔丹霄兴,三十年成两鬓霜。芝朮未甘销勇气,风骚无那激刚肠。中朝旧有知音在,可是悠悠入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