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220篇诗文)
今年华鬓色,半在故人中。欲写无穷恨,先期一醉同。绿丛犹覆雪,红萼已凋风。莫负归山契,君看陌上蓬。
今年華鬢色,半在故人中。欲寫無窮恨,先期一醉同。綠叢猶覆雪,紅萼已凋風。莫負歸山契,君看陌上蓬。
东门春尚浅,杨柳未成阴。雁影愁斜日,莺声怨故林。隋宫江上远,梁苑雪中深。独有怀归客,难为欲别心。
東門春尚淺,楊柳未成陰。雁影愁斜日,鶯聲怨故林。隋宮江上遠,梁苑雪中深。獨有懷歸客,難為欲別心。
青春事汉主,白首入秦城。遍识才人字,多知旧曲名。风流随故事,语笑合新声。独有垂杨树,偏伤日暮情。
青春事漢主,白首入秦城。遍識才人字,多知舊曲名。風流隨故事,語笑合新聲。獨有垂楊樹,偏傷日暮情。
因君灞陵别,故国一回看。共食田文饭,先之梅福官。江风转日暮,山月满潮寒。不得同舟望,淹留岁月阑。
因君灞陵別,故國一回看。共食田文飯,先之梅福官。江風轉日暮,山月滿潮寒。不得同舟望,淹留歲月闌。
杨花惊满路,面市忽狂风。骤下摇兰叶,轻飞集竹丛。欲将琼树比,不共玉人同。独望徽之棹,青山在雪中。
楊花驚滿路,麵市忽狂風。驟下搖蘭葉,輕飛集竹叢。欲將瓊樹比,不共玉人同。獨望徽之棹,青山在雪中。
凉风飒穷巷,秋思满高云。吏隐俱不就,此心仍别君。素怀宗淡泊,羁旅念功勋。转忆西林寺,江声月下闻。
涼風颯窮巷,秋思滿高雲。吏隱俱不就,此心仍別君。素懷宗淡泊,羈旅念功勳。轉憶西林寺,江聲月下聞。
文章似扬马,风骨又清羸。江汉君犹在,英灵信未衰。
文章似揚馬,風骨又清羸。江漢君猶在,英靈信未衰。
旅行虽别路,日暮各思归。欲下今朝泪,知君亦湿衣。
旅行雖別路,日暮各思歸。欲下今朝淚,知君亦濕衣。
旧友无由见,孤坟草欲长。月斜邻笛尽,车马出山阳。
舊友無由見,孤墳草欲長。月斜鄰笛盡,車馬出山陽。
送客攀花后,寻僧坐竹时。明朝莫回望,青草马行迟。
送客攀花後,尋僧坐竹時。明朝莫回望,青草馬行遲。
出自《横吹曲辞·雨雪曲》
出自《相和歌辞·度关山》
出自《相和歌辞·乌栖曲》
出自《杂曲歌辞·春游乐二首》
出自《杂曲歌辞·妾薄命三首》
出自《琴曲歌辞·王敬伯歌》
出自《杂曲歌辞·千里思》
出自《杂曲歌辞·荆州泊》